我爱绳艺网 绳艺紧缚教程 绳艺束缚中快乐的准则

绳艺束缚中快乐的准则

广告位

有认为,受虐倾向是对快乐原则的超越,是人类死亡本能的一部分。弗洛伊德也用死的本能 来解释过受虐倾向。他的主要观点是,受虐倾向及自我惩罚行为,对于人性来说是非常危险 的,它比施虐倾向更为危险,因为它破坏了”守护我们生活的”快乐原则的功能。瑞克有一句名言:”人是一种有受虐倾向的动物。”(Reik,199)他引用了一位滑雪运动爱好 者的信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位滑雪爱好者在报刊上就他热爱的运动发表感想,同时提出一个 哲学问题:哲学家怎么会认为人是趋乐避苦的动物呢”以滑雪运动中的伤痛危险与呆在温暖 的房间里看书相比,那些选择了滑雪的人就完全是趋乐避苦的反面。以此观之,趋乐避苦还 是普遍的人性吗”而从斯宾塞到罗素全都论述过人的趋乐避苦的本性。罗素并且认为,趋东 避苦这两种本性中,更本质的是避苦而不是趋乐,因此这种冲动是”推力而不是拉力”。而 受虐倾向无法与上述理论吻合,因为它不仅不逃避疼痛和不适,而且恰恰相反,是要寻求痛 感,痛感对于有受虐倾向的人来说是一种”拉力”,而不是”推力”。瑞克由此得出一个结 论:”受虐倾向是这样一种本能倾向,其可能性与现实性在全体人类中是共通的,如不超过 某一界限则非病态,它也不具备排斥一切其他本能的特征。”(Reik,343)按照瑞克的观点, 受虐倾向就不是少数人的变态,而是人类共有而且是人性中固有的常态了。这一推论的严重 性在于,如果它是正确的,趋乐避苦的快乐原则就要被推翻了受虐倾向关于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来说是不是一个例外呢”从表面上面,有受虐倾向的人似 乎在回避快感,追求痛感,或者说是从痛感中获取快感。受虐倾向是否因此超越了快乐原则 呢”我认为它并没有超越快乐原则,因为它的最终目的还是快感,痛感只是到达快感的手段 。有受虐倾向者与一般人一样,其行为的目标都是快感,只是途径不同而已。受虐倾向的基 本特征是痛感和快感之间的紧密联络方式。它的基本概念是痛感中的快感。它的特征是寻求肉体 疼痛、不适与羞辱,在这一过程中,不快变成了快乐。但这种寻求和快乐本身能够是下意识 的。所谓快乐,不一定仅限于性的快乐,还有其他种类的快乐和兴奋。(

)
有受虐倾向的人为什么会将疼痛与快乐混在一起,这一点不容易解释。但惩罚的象征意义是 理解受虐快感结构的基本点。对此弗洛伊德也说过,受虐狂并不是纯粹地真正地喜欢疼痛, 他们更热衷于追求的快乐。同一般人相比,受虐狂的目标(快乐)并没有变异,只是达到目标 的手段不同,是通过另一种途径达到同样的目标。受虐狂是通过自愿承受惩罚、折磨和羞辱 ,以便赢得此前被否定的快乐。受虐倾向所强调的是痛苦与快乐的联络方式,无论在性行为中还 是在浪漫爱情中都是如此。
那么绳艺束缚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呢”应当说它既有理性的成分,也有非理性的成分。它的理 性成分表现为,它并非真正以痛感为目标,痛感是手段,快感才是目的,在这个意义上说, 它还是理性的行为;它的非理性成分则表现为,它是戏剧,是人类内心动物性欲望的宣泄。 现实生活太乏味,需要非理性和释放。人要是完全现实,完全理性,会生活得很可怜,没有色彩,所谓香草型性行为(寻常的性行为)就是这样。理性统治了太长的时间,所以福柯把绳艺束缚视为一种非理性的谵妄状态,并对它做出高度评价,认为它的出现是欧洲思想史上的一次 伟大转变。对人性中的”病态”的感觉是对人性的一种切近的深刻的感觉:它是有限的,不完美的,低 下的,甚至是可羞的。这种苦甜相间的感觉,这种从”病态”中感到的深沉的快乐,甚至享 受,使人接近了人性中对限度、缺憾和羞耻的深刻的感觉。人们将受虐倾向谴责为变态,其 实受虐倾向是对我们自身基本的深层人性的揭示。痛感和快难解难分地联络方式在一起,拒绝了 逻辑、理性和理由,拒绝了所有那些我们将其称为清醒意识的东西。对这种”病态”及其快 乐是无药可医的,或许根本就不应该有医治它的办法。虽然绳艺束缚活动的非理性一面给人们造 成了绳艺束缚违反趋乐避苦原则的表面印象,其实它并没有摆脱开快乐原则的范畴。非理性状态 其实正是快乐的原始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绳艺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 admin

专注绳艺艺术的个人
上一篇
下一篇
广告位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18-828816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